乌军米格-29连续击落5架小摩托反坠机,有人机拦截无人机有多难?
in 行业新闻 by admin
最近几个月来,最让乌克兰人烦恼的事情除了不时从天而降的“导弹流星雨”,就算嗡嗡作响、漫天游荡的“小摩托”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为了对付俄军的无人机袭扰,乌军动用了从轻武器到防空导弹各种武器,就连乌克兰空军所剩不多的米格-29战斗机也承担起拦截无人机的重坦。据乌军方消息,在10月12日,乌军一架米格-29MU2使用机载武器连续击毁了5架沙赫德-136无人机以及2枚型号不详的巡航导弹,随后突发“技术故障”,坠毁于乌克兰西部文尼察州境内,飞行员弹射逃生。相关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普遍认为这架米格-29的坠机与沙赫德-136无人机高度关联。那么,出动昂贵的战斗机拦截几乎没有空战能力的无人机到底有多难?有何潜在的风险?本文就聊聊这个话题。■在拦截俄军无人机时失事坠毁的乌军米格-29战斗机的残骸。当“支点”遭遇“小摩托”冷战结束,新生的乌克兰空军从苏联空军的遗产中继承了大约240架米-29战斗机,装备了第9、40、114、204战斗航空旅等部队。以当时的技术水准衡量,这批米格-29完全可以让乌克兰跻身中等空军强国之列。■1992年乌克兰空军的米格-29战斗机与美军F-16战斗机伴飞。可是进入新世纪后,在乌空军的一系列“神奇操作”后,其米格-29机队大幅缩水,截至2012年乌空军现役行列中仅剩80架米格-29,除去机体老化、训练损失及出口创汇等因素,在20年里至少140架米格-29下落不明,而外界普遍认为这与乌军内部腐败成风有关,不少米格-29要么被低价贱卖,要么被拆解成零部件流向军火黑市。即便是仅存的80架米格-29其状况也相当糟糕,妥善率和出勤率更是惨不忍睹,这一点在8年的乌东冲突中就可见一斑,简而言之,对乌军而言自毁长城可谓常规操作,熟稔于心。■隶属乌空军第10战术航空兵旅的米格-29MU1战斗机,机体状况不容乐观,左侧机翼挂架下的R-27中距拦截弹显得格外亮眼。2012年,利沃夫飞机维修厂通过为阿塞拜疆空军的18架米格-29A/B提供改进服务,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经验,乌克兰空军也借机决定对自用的米格-29进行升级,希冀能够焕发新生,提升空军的战斗力。升级计划的第一阶段成果就是米格-29UM1型,主要改进是延长了机载雷达的使用寿命,对机载记录仪机型现代化改造,将SN-3307-01卫星导航系统集成进原有框架中,DRK-88涡扇发动机新增了警告与控制系统等。通过上述改造,使米格-29MU1的总体性能略有提升,适用性得到显著增强。■经过利沃夫飞机维修厂翻新的乌克兰空军米格-29战斗机。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之后就是持续八年的乌东冲突,乌空军本想借助米格-29MU1重振雄风,但该机的战场表现令人难以恭维。于是,乌空军开启了第二阶段改进计划,推出了米格-29UM2型,该机型主要着眼于强化对地打击能力,机载武器除了常规的R-27中距拦截弹、R-73近距格斗弹及Kh-29T空地导弹外,还大量挂载S-8系列非制导火箭弹及普通航空炸弹,此外更新了机载电台、导航/着陆辅助设备、电子防御/对抗系统、卫星导航系统、NO19-19雷达、最新威胁数据库、MSD-2000数据总线等。客观而言,全新升级后的米格-29MU2作战性能确有大幅提升,但数量稀少,可用兵力仅维持在个位数。■2021年12月中旬,经过全新升级的米格-29MU2战斗机正在接受测试。对于近来名声鹊起的沙赫德-136无人机,网络上已有详细介绍,笔者在此就不再赘述其技术性能和作战方式,仅从费效比的角度略作分析。作为伊朗飞机制造工业公司的拳头产品,沙赫德-136巡飞弹堪称是低成本高收益的典型代表,其动力系统使用廉价的二冲程汽油发动机,制导体制以民用GPS或是INS系统为主,机载航电设备也相对简陋,合成孔径雷达、红外/光学传感器等高端装备不见踪影,因此造价十分低廉,仅在2万到5万美元之间。英国《卫报》曾推测,截至11月中旬,俄军在采购、使用沙赫德-136无人机方面的支出约1155万至1790万美元,而乌军在防御无人机方面的消耗高达2814万美元,而且这一数字还在节节攀高。■被乌军防空武器击落的俄军沙赫德-136无人机的残骸。高大上难打低小慢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技术性能的快速进步,无人机的战场威胁也日益受到各国军界的普遍重视,各类反无人机装备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反无人机战术也成为军队研究的热门话题。从世界范围内看,一个手段多样、软硬结合的反无人机作战体系已经逐渐成形,并在经历了大量实战检验,总体表现基本符合预期,但是反无人机在实际战场上依然是个难题,特别是在运用无人机蜂群战术的场合下,反无人机作战困难重重。■目前构成反无人机装备体系的各种探测和拦截手段,都各有优劣。从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的攻守态势分析,作为攻方的无人机其优势在于雷达反射截面积小、飞行速度较慢、红外特征不明显、飞行轨迹灵活多变以及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大量使用,这就使得传统防御手段难以捕捉、锁定和摧毁无人机目标。作为守方,目前反无人机装备基本由探测系统和拦截系统两大类构成,如上表所示,探测系统涵盖的雷达、射频、声学传感及无源光学成像/红外热成像等技术,在探测无人机时都存在不足,需要相互配合,填缺补漏,方能发挥作用,很难依靠一种探测手段发现目标。拦截系统包括网捕、干扰阻断、伪装欺骗、激光/微波及自行高炮/防空导弹等手段,除激光/微波拥有较好的效果外,其余手段都存在严重缺陷,而激光/微波武器在反无人领域还不算普及,因此传统应对措施虽然收效甚微,但依然是目前反无人机的主力,各国通过技术升级和不断优化提高性能,并加以综合应用以提高拦截无人机的成功率。■为应对频繁来袭的沙赫德-136巡飞弹,乌国民警卫队为此成立有多个机动火力小组,使用自行改装的机动防空武器展开作战,比如上图的PKB型7.62毫米车载机枪。相信大家都能注意到,现行反无人机作战基本以地面装备为主,极少会使用航空器从空中实施拦截,通常也不会将反无人机作战纳入制空作战范畴。事实上即使在俄乌冲突之前确实出现过有人战斗机击落无人机的成功战例,只是相对较少。比如在2002年12月下旬,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5截击机就使用机载武器成功击落了1架美制“捕食者”无人机,而在2021年3月,以色列空军出动2架F-35I隐身战斗机,攻击2架闯入领空的伊朗无人机,将目标成功摧毁。■俄军米格-25高空高速截击机正在徐徐起飞,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5曾敲掉一架美制“捕食者”无人机。尽管这两个战例时间跨度长达19年,使用的机型在代差上有着云泥之别,但均能成功击落无人机。但是,这种作战方式如果从单一的对抗扩大到防空拦截,则有人机的处境便十分窘迫,甚至徒劳无功。这是因为有人机拦截无人机时,存在发现难、打击难的两大短板,特别在面对巡飞弹之类的低小慢目标时尤为明显。■以色列空军F-35I隐身战斗机正在进行首飞测试,照片拍摄于2016年12月中旬。所谓发现难,是指无人机雷达反射面积小且红外特征不明显,使得有人机机载航电设备难以对其进行预警探测、持续跟踪及准确识别,这与有人机的机载航电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若航电装备较为落后,这一短板愈发突出,反制则能大幅提高拦截成功率。所谓打击难,是指无人机航速较低,与有人机存在很大的速度差,有人机需要不断调整自身姿态与飞行航向,寻出合适的攻击窗口,给予致命一击,另外还得注意失速、紊乱气流等突发情况对战机的不利影响。至于徒劳无功,是指在限定空域内倘若无人机数量明显超过有人机机载武器的应对范围,有人机的技术优势将被无人机的数量优势彻底压倒,拦截彻底失败。■搭载有两枚KAB-500型航空炸弹的米格-29MU2战斗机,照片拍摄于2020年5月。使用有人机拦截无人机最大的问题还是费效比极端低下,将显著增加守方的交战成本,难以持久。以乌军公布的米格-29拦截沙赫德-136的战例而言,5架无人机价值最高不过25万美元,甚至不及米格-29上一枚导弹的价格,更不用说飞机本身,所以乌军这仗打得血亏!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各国更倾向于采用专门的反无人机装备或活用传统防空系统进行无人机拦截,而不会选择出动有人机反制无人机,毕竟这笔经济账是显而易见的。乌军战机因何坠毁?此次乌克兰空军出动米格-29MU2拦截沙赫德-136无人机,实属防空武器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无奈为之的应急之举。之所以能够取得击落5架无人机的骄人战绩,应该是通过研究剖析,逐渐掌握了沙希德-136无人机的飞行特征以及俄军对该型装备的运用规律,当然飞行员的高超技巧和勇气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当然,这个战绩目前只是乌克兰军方的一家之言,是否属实仍有待观察,但这架米格-29坠毁却是铁板钉钉,有图有真相。■坠毁在文尼察州境内的乌空军米格-29MU2战斗机机体残骸。这架米格-29真的是突发“技术故障”而坠毁的吗?据外媒推测应存在三种可能性:一是无人机与米格-29直接发生碰撞;二是米格-29的发动机吸入了无人机的残骸碎片导致空中停车,失去动力;三是无人机战斗部发生爆炸,对处在杀伤范围的米格-29造成严重损伤。■挂载R-27中距弹和R-73格斗弹的乌军米格-29双机编队。以笔者愚见,第一种与第三种情况的发生概率较低,第二种情况概率较高。鉴于沙赫德-136的目标特征较小,米格-29MU2的航电系统也较为落后,因此无论使用R-27中距拦截弹,还是发射R-73近距格斗弹,或是使用航炮攻击,都需要压缩与无人机的相对距离,换句话说便是越近越好。在进行攻击时,米格-29MU2的高度、速度等也都处在极低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米格-29MU2极有可能被沙赫德-136的残骸击中,甚至被吸入发动机,导致严重故障,最终发生坠机。吉林龙航无人机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是长春市AOPA授权的专业无人机培训机构,历经六年的开拓创新,现已成为无人机培训行业的领军企业,是东北规模大、培训机型全、服务人次多的无人机全产业链培训服务机构。现拥有超过100万平米专用无人机飞行空域、2000平米无人机实训教室、支持百人同时进行外场实操飞行训练,超过100架的各类型无人机,可满足各行业的无人机培训及应用需求。